(一)组建地点和内容
工程中心组建地点在河南工业大学和河南神农膨化饲料科技有限公司(郑州市)。工程中心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依托单位,以河南神农膨化饲料科技有限公司为创新主体实现硬件、技术、人才和管理的优化组合,就挤压膨化工艺技术和加工设备两个层次从软件开发和硬件两个方面进行建设。工程中心为郑州市乃至河南省挤压膨化行业提供有偿全方位技术服务。
(二)技术路线与设备方案
工程中心组建根据建设内容的需要和资金到位的情况,采取“边建设,边运行”的方式,从软件技术和硬件条件两个方面展开:
在技术和技术人员方面,依靠已有的技术力量,保持和完善技术优势的同时,通过引进人才,发挥行业的技术辐射作用,优化人才队伍,造就勤于开拓创新的技术人才和经营人才队伍,实现工程中心人才、技术和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建设和储备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强化中心的辐射作用奠定基础。为保持工程中心挤压膨化加工技术的先进性,由中心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从河南省神农膨化饲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牧羊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农科院等聘用的行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教授组成工程技术委员会,主要评议工程中心的技术规划、研究开发计划、项目,评价工程、试验、设计方案,提供技术、经济咨询和市场信息等。
在硬件建设方面,中心将根据机构设置与分工,完善和加强现有的科研办公条件,添置装备加工设施、购置检测仪器设备,建立一流的研发和实验条件,为实现中心顺利运行提供保障。
(三)规划和计划
工程中心建成后,将拥有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科技开发人员、工程设计人员、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30名。将拥有1200m2 的现代化挤压膨化技术实验室和中试车间,在现有的基础上,配备现代化的主要机械电气加工设备20台(套),拥有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验检测装置,拥有进行科研开发、挤压膨化监督检测的各种科研仪器50台(套),形成从技术开发、实验研究、成果转化到装备产业化完善的产业化体系。
工程中心建设期为3年,从2014年立项启动,2016年完成工程中心的所有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任务,并通过主管部门验收。
(四)膨化技术研发中心的主要任务
1、开发真正适合动物营养需求的产品,实现膨化饲料的加工工艺与动物营养相结合,为《饲料原料目录》中的膨化产品形成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做奠基。
2、以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加速膨化饲料、休闲膨化食品系列挤压加工工艺的技术创新,在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上进行突破。
3、结合已有成果和科技项目,与产学研紧密联合,在挤压加工技术、挤压机的质量、挤压机性能和适用范围上有质的突破,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产品质量。
4、提高我市膨化饲料、休闲膨化食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推广挤压加工新工艺,提高市场份额,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5、从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延伸开发与技术储备角度出发,继续深入研究膨化饲料、休闲膨化食品、宠物食品的挤压加工技术,扩大挤压技术的应用范围。
6、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团队,全面提高研发和服务的起点,提高研发水平,吸引相关专业的博士生、博士后研究人员,进行专业人才培养。
(五)建设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的目的和意义
1、本技术领域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挤压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迅猛的高新技术,打破了饲料(食品)行业的传统观念,它运用挤压机理改变传统的食物结构,符合了目前生活方式的快捷、生活质量的提高、饲养动物的环保以及合理膳食结构的科学性,已广泛应用于饲料、食品行业。
在饲料加工行业,挤压装备生产的饲料具有品质高、动物消化吸收率高等特点,受到了广大养殖业企业的欢迎。膨化是对物料施以高温高压然后减压,利用物料本身的膨胀特性和其内部水分的瞬时蒸发(闪蒸),使物料的组织结构和理化性能发生改变的一种加工技术。膨化技术是当前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饲料养分浓度最有效、最安全和最方便的途径,是饲料工业的革命性技术。原料膨化,最基本的就是为动物体提供无菌化、熟化饲料,从而减少动物体患病风险,同时还可以改善动物体的生产性能。在食品行业,由于挤压装备的技术优势,可以生产出各种各样的品种丰富的功能型食品,而广受消费者的喜爱。自从1936年第一台单螺杆挤压膨化机首次应用于方便谷物食品生产中,并成功生产出膨化玉米圈以来,挤压膨化技术所提供的许多独特的加工手段,产生的意想不到的效果,被人们有所认识,对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逐步展开。尤其是在食品工业中,挤压膨化技术的应用日益增多,种类繁多的休闲食品、早餐食品、功能食品和婴幼儿食品大量问世。由于产品味美可口,易于消化吸收,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成为食品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日本、法国等是对挤压膨化技术研究较早的国家,它们对挤压机理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如原料经挤压后的微观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原料本身特性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等,使得该技术的应用由单纯的生产谷物食品,发展到生产家畜饲料、鱼类饲料、植物组织蛋白等。挤压膨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时间虽然不长,但迅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利用该技术生产膨化食品,如夹心卷、玉米早餐酥片等;进行植物油料制油预处理等都显示出该技术独特的魅力。
广大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正在不断对挤压机理、物料配方等进行深入研究,为挤压膨化技术在新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
2、建设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的必要性
我国挤压膨化技术研究与应用同国外发展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挤压机理研究相对滞后;物料特性对挤压性能的影响研究不足;生产厂家对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不够重视,企业投入少,开发能力薄弱,产品风味单调,品种少,市场寿命周期短;相应的挤压膨化设备存在能耗高、自动化程度低、系统稳定性差的缺点,高新技术应用少;设备同样存在着使用故障多、可靠性差的通病;制造厂家设计开发和制造手段落后,CAD、CAT 、CAM、CAPP 等只是处于普及推广的初始阶段等,极大地限制了挤压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难以带来良好的规模效益。
3、建设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的可行性
依托河南工业大学和河南神农膨化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组建的“郑州市挤压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有人才培养、科技开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可以极大地促进郑州市乃至河南省饲料工业、粮油食品的发展水平。
(1)符合河南省工业发展规划
多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粮油食品工业在河南经济中的作用,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使河南省食品工业的经济总量,由“八五”时期的全国第七位,上升到“九五”以来的第四位。尤为重要的是,历任省委领导强调,把食品工业发展作为河南“十二五”期间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以后更要大力发展。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拉升,必将掀起新一轮食品工业发展浪潮。为此服务的粮油食品机械必将受到更大的关注和发展。
(2)符合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饲料工业是支撑现代畜牧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关系到城乡居民动物性食品供应的民生产业。“十二五”时期是中国特色养殖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重要时期,也是建设饲料工业强国的攻坚时期。科技支撑依然不足,总体来看,饲料科技领域引进技术多,自主创新少,一般性科技成果多,重大突破性成果少。科研与技术推广结合不紧密,成果转化速度慢,水平不高。未来五年,随着现代养殖业加快推进,饲料行业科技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面临艰巨的任务。膨化技术是当前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饲料养分浓度最有效、最安全和最方便的途径,是未来饲料工业的革命性技术。加大对膨化挤压技术的研发,就是为动物体提供无菌化、熟化饲料,从而减少动物体患病风险,同时也是改善动物体的生产性能的重要措施。
(3)具备丰富专业膨化的实战经验
神农膨化饲料科技有限公司自2001年创立至今积累了专业丰富的膨化经验,精益求精、不断优化膨化加工工艺配置,生产工艺更加完善。公司膨化设备均采用国内最先进的膨化设备,膨化工艺技术部分由国外引进,由于膨化行业发展的相对滞后性,各设备厂家在膨化上的投入影响到膨化设备的发展。神农膨化饲料有限公司的设备来自不同厂家,特殊部件为自己设计,他人代为加工,使设备的产能最大化,损耗最小化。本公司湿法膨化大豆机的膨化区域(机头),由50多个精密配件和仪表组合而成。10余年来,公司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精于膨化加工工艺的艺师和专注于加工营养学的动物营养师队伍,使膨化加工工艺符合动物营养的要求,还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形成了大量具有实践意义的科学论文。
(4) 具备雄厚的科技支撑能力
河南工业大学始建于1956年,是原国家粮食部所属最早的一所本科院校,也是河南省最早创建的工科大学之一。目前为一所以工学为主、以粮油食品为特色,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农学等7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51个本科专业,4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名牌或特色专业,25个省级重点学科,40个科研学术机构。
学校拥有一支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的专职教学科研队伍。现有专任教师近1500人,其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者1100多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600多人。学校有双聘院士2人,特聘客座院士3人,省级特聘教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1人,省、部级优秀教师、优秀专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等40人,受聘担任国内重点大学的博士生导师10人。学校是国内粮油食品领域科研、工程设计高级人才最为密集的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1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07万平方米,建有门类齐全的学科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拥有较为先进的实验设备,仪器设备总值达1.66亿元。有国家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8个,各类实验中心25 个。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6个国家、省部级研究中心。图书馆拥有中外文图书237.5万册,中外文期刊5700多种,可在线检索EBSCO、CNKI等26个中外文数据库。“全国高校粮油学科文献情报中心”就设在学校。
(5)具备雄厚的科研能力
学校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项目75项,承担省部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72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1项;主持、参加制定或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152项;发表学术论文7275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545篇;出版学术著作184部。
学校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在中国气调储粮理论及技术、储粮昆虫分类学、磷脂粉末化技术及理论、粮食散体物料压力理论、筒仓防爆技术等研究方面,诞生了一批国内外公认的研究成果。在粮食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粮食机械、粮食储运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优秀成果,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目前,全国约70%的大中型小麦加工企业、50%的植物油加工企业、90%的大豆磷脂加工企业采用了学校提供的技术。
4、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对行业进步的带动作用
工程中心的组建,为挤压膨化加工行业及饲料行业、粮油食品科技成果转化、工程设计、工程技术总承包等业务提供了坚实基础,对挤压膨化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增强科技开发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挤压膨化加工技术水平,成为挤压膨化技术扩散源和聚集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和高素质人才,提高挤压膨化机械及工程的设计水平和自动化水平,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科技成果的工程化、集成化、产业化。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我国在该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